鳑鲏鱼饲养攻略:从野生捕捉到鱼缸饲养的注意事项
童年记忆中的鳑鲏鱼
小时候,我常在山间的小溪边玩耍,那里经常能见到鳑鲏游来游去。这种小鱼个头不大,颜色十分特别,给小溪带来了不少乐趣。捉它们很容易,一网下去就能有所收获。很多小伙伴会把它们带回家,希望它们能健康长大。
乡村溪畔,常见孩童们拿着简陋的钓具,追逐着嬉戏的鳑鲏,那里回荡着欢声笑语。这些与童年、鳑鲏有关的美好记忆,长久地镌刻在众多人的心间。
鳑鲏鱼的饲养要点
鳑鲏鱼虽易捕得,但饲养却需技巧。野生鳑鲏性情凶猛,若不适应新环境,不习惯鱼缸生活,往往因缺氧而亡。我曾将捕获的鳑鲏放于鱼缸,结果它们很快都相继去世了。
鳑鲏这类鱼对氧气需求较高,因此在水里设置增氧设备,比如氧气泵或流水式增氧器,显得尤为重要。只要做好这些,鳑鲏的身体状况自然会很棒,不太可能跳出鱼缸,养殖起来相对简单。
鳑鲏鱼的基本概况
鳑鲏在我国有四方皮、镜鱼、彩圆儿等别称,是一种体型较小的淡水鱼。它的臀鳍在背鳍基下方,背鳍和臀鳍都较长,部分带有硬刺,部分则没有。这类鱼是杂食性,喜欢在流速不快或者完全静止的水域中栖息。
此外,这种生物繁殖需要依赖淡水河蚌,活动范围不大,存活时间也不长。这些特点让它成为了淡水鱼类中的一种特殊存在。
鳑鲏鱼的分类情况
鳑鲏是鲤科的一员,独成鳑鲏亚科。它与雅罗鱼亚科有联系,但许多种类长着长长的口须,有的身上还有竖条纹,看起来和鲤鲃挺像。对于这个亚科的归属,大家看法不一。现在,最新的分类法把它们分成了三个属。
副鱊属的物种现已归入鱊属及田氏鱊属。调查结果显示,刺鳑鲏属成员确属鱊属,且其鳍棘较为粗壮,为成熟个体。这一分类的确定,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了解鳑鲏家族。
不同属鳑鲏的特征
多数鳑鲏品种缺少口须,或者口须较短,不过也有例外。它们的侧线是完整的,贯穿整个身体两侧。体侧的条纹要么是灰黑色,要么几乎看不出来。雄性鳑鲏的背鳍和臀鳍,颜色通常以黑白为主,部分还带有粉红色,体型相对较大。这种鳑鲏很容易被识别出来。
这些生物种类位于前两种之间,它们的触须既长又显眼,侧面的线条连续完整,雄性个体的背鳍和尾鳍颜色和鳑鲏属相近,体型则是中等大小。每个鳑鲏属成员都拥有其独有的特点。
鳑鲏鱼的特殊种类
高体鳑鲏身体扁平,整体颜色是银灰。但到了繁殖季节,公鳑鲏会变成紫红或玫瑰红,用这种颜色来吸引母鳑鲏。在保护高体鳑鲏的时候,还得注意它们身边的河蚌和河蚬,因为它们的繁殖是紧密相连的。
中华鰟鮍,亦称原彩石鳑鲏或彩石鲋,依据其分布区域差异,大致分为南北两大类。在物种鉴定之初,关于雌性鱼类的特征描述主要来自中华地区,而雄性鱼类的特征描述则源自彩石地区。遵循命名优先的原则,我们选取了命名时间较早的“中华鰟鮍”作为其正式名称。
在黑龙江,有一种名为葫芦籽的鱼,它的栖息地主要在欧洲及我国黑龙江流域。2015年,我国西南地区的一条小溪里,人们发现了这种鱼,并给它取名为“西南鳑鲏”,这个名字的由来是因为它是在那里首次被发现的。
喜欢养鱼的朋友们,可能你们会对养一群色彩斑斓的鳑鲏鱼产生兴趣。如果这篇文章对你们有所启发,不妨点赞一下,也可以分享给更多的人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