迷你鹦鹉:从千元引进到十几元一对,强繁殖能力使其跌落神坛
引入新宠
2016年,有个鱼友在台湾岛以高价购得一对迷你鹦鹉。这鱼模样与鹦鹉鱼颇为相似,圆嘟嘟的嘴巴似乎总挂着笑意。鱼友打算繁育这种鱼,于是便在某个直播平台上推广,结果这热带鱼迅速走红,吸引了众多鱼友的目光。
身价暴跌
最初,这种小型鹦鹉的价格相当昂贵。然而,不久之后,它的价格便急剧下降。这主要是因为它的繁殖能力极强,一对亲鸟每隔不久就能产下新的卵。此外,它对环境的适应力很强,对水质的要求并不高,存活率也相当高。由于稀有性,价格自然会随着繁殖量的增加而降低,从最初的数千元降至十几元一对,这确实让人感慨万分。
公母分辨
幼小的迷你鹦鹉难以区分公母,但等到成长至四五公分时,性别特征便清晰可见。在同一个鱼群中,体型较大的往往是公鱼,而体型较小的则是母鱼。公鱼的背鳍较长,常常延伸至尾鳍之外,而母鱼的背鳍较短,不会超出尾鳍。
繁殖准备
成年迷你鹦鹉繁殖时自行寻找伴侣,此时需将水温维持于24至28摄氏度。在鱼缸内布置水妖精和鲷罐,水妖精用于净化水质,防止过滤泵吸力过强而将鱼苗吸入。一切准备就绪后,鹦鹉便会开始寻找繁殖地,并占领该区域。
求偶繁殖
公鱼会清理繁殖地作为婚巢,并且会展示自己的身体和婚巢来吸引雌鱼。当雌鱼进入婚巢协助打理时,这表示它们已经成功配对。随后,它们会一起保卫领地。公鱼的鱼鳍会分泌粘液,母鱼的腹部会出现橘红色的妊娠斑,泄殖孔也会变得明显,这些都是即将产卵的迹象。
鱼苗成长
几天后,一旦出现产卵迹象,它们便会开始产卵。鲷罐为它们提供了宁静的场所,有效避免了因受惊吓而吃掉鱼卵的情况。鱼卵在短短一两天内从白色变为黑色,这标志着受精的完成。随后,鱼卵会脱离卵膜,聚集在一起,并长出小尾巴。大约七天过后,鱼苗吸收完卵黄中的营养,开始游动。此时,亲鱼会带领小鱼寻找食物,甚至在夜间将它们含在口中送回鲷罐。鱼苗的开口饲料种类繁多,水蚤、丰年虾等都是不错的选择。看着鱼苗一批批长大,很多鱼友家里的瓶瓶罐罐都不够用。
养迷你鹦鹉的过程中,您有没有遇到过什么好玩的事情?期待大家点赞并转发这篇文章,让我们共同探讨迷你鹦鹉的繁殖心得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