金龙鱼挑选指南:珠鳞、鳞框、鳞底三大关键要素解析
挑选金龙鱼时得留神!诸如珠光鳞片、边缘框线、底部结构等“标准”,能助你在众多鱼类中发掘“有潜力的鱼儿”。本文将详细介绍这三个挑选鱼类的关键点。
珠鳞定品
珠鳞能反映金龙鱼的品质优劣。众所周知,满身珠鳞的是过背金龙,若只有一半,那便是B过金龙;若没有,通常就是高背或宝石金龙。商家为了卖高价,常常夸大其词。然而,懂行的人只需看珠鳞,便能大致判断。例如,一位鱼友在购买鱼时,就是通过观察珠鳞来区分过背和高背,从而避免了高价购买到错误品种的情况。
若计划购买过背金龙,珠鳞部分必须仔细检查。众多鱼友因忽视珠鳞,所购之鱼长大后多不符合过背品质。因此,在购买前,务必告知商家你需要珠鳞饱满的鱼,并请商家现场捞出仔细观察。
鳞框显质
金质可以通过浸泡药物或强光处理来制造,但仿造鳞框却很难。因此,挑选鱼时不必过分关注商家夸赞的金质如何,主要应观察鳞框是否清晰。通常鳞框清晰可见的鱼,成鱼后金属性会更为显著。
有些金龙鱼饲养多年,由于鳞框不够明显,始终未能展现出那份尊贵的金色光泽。若遇到长度不足35公分且鳞框未达六排的金龙鱼,即便拥有珠鳞,如今购入也并非真正的过背鱼,只能视作未来可能成为过背鱼的苗子。因此,挑选鱼时,必须关注这一点。
警惕假底
有些商家把通体金黄的烤鱼称作24K金过背金龙鱼苗,听起来挺吸引人,但实际上并不真实。金龙鱼的金色实际上在鱼鳞的表层,而非底层。要想让鱼鳞上的金色覆盖整个鳞片,至少需要养上几年,等到五六年后,才可能看到全身金色的金龙鱼。
若在市场上发现长度不足45公分的龙鱼鳞片全为金色,那多半是染色鱼。带回家不久,颜色便会褪去,恢复原貌。就有位鱼友不信,买了一条,结果不久后金色逐渐消失,鱼变得普通,懊悔不已。真正的金底龙鱼极为罕见,那些在鱼商处看似金光闪闪的,回家后不久就会变色,大家切勿上当。
青绿之选
金龙鱼以青绿色为底色,在鱼商那里并不常见,但在鱼友家中和交易区则相对常见。这类鱼中,有很多是改良失败的例子,它们常常出现在那些被称作“24K金底过背龙鱼”的品种中,这些鱼在带回家后,往往会出现褪去光泽、褪去污垢的情况。
以前人们觉得珠鳞全的鱼必定是过背,可如今杂交鱼不少,就算鱼身底色是青绿,出现珠鳞全的也稀少,五六年后更是难得一见,血统根本不够过背条件,金质颜色像草鱼那样变成青绿,观赏价值大幅降低。因此,挑选这种底色的鱼时得格外小心。
蓝底珍品
这种蓝底过背的鱼,品种名为“蓝底过腹金头”,其腹部鳞片底色亦呈蓝色,实属罕见。其鳞片色彩丰富,游动时,紫色、蓝色等色彩交织,美不胜收。
25公分时正品蓝底过背就应换上金框。挑选此类鱼时,宜从30公分以上的开始,因为25公分以下的容易褪色。曾有鱼友选了一条25公分以下的蓝底过背,养着养着蓝色就逐渐消失了,非常遗憾。若能在家养到优质的蓝底过背,那定是一道美丽的风景。
紫底魅力
紫底过背只有在白缸中才能展现出紫色那梦幻般的魅力。若在挑选时发现,鱼体长至30公分,其鳞片上的紫色依然清晰可见,那么这种颜色通常较为稳定。而对于体长在25公分以下的鱼,其颜色则可能不够稳定。
鱼友们普遍希望选购到真正的紫底过背,因为那种独特的紫色确实很迷人。但挑选时,必须综合考虑珠鳞、鳞框以及鳞底的颜色,不能仅凭表面的紫色就轻易购买。有些鱼友只关注紫色,却忽略了珠鳞,结果买回家的鱼并不理想。
挑选鱼的时候,有没有发现特别中意的金龙鱼?若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,不妨点个赞,也欢迎分享给他人!